
PT SOG 预应力地坪,地坪缝的终结者
预应力地坪,地坪缝的终结者
在《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中对地坪缝做了如下要求:
3.1.8 3 垫层及面层,宜分仓浇筑或留缝;
4 当地面上静荷载或活荷载较大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中按荷载计算配置钢筋或垫层中加入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1000MPa,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度比不应小于0.5。当垫层中仅为构造配筋时,可配置直径为8mm~14mm,间距为150mm~200mm的钢筋网;
5 水泥类整体面层需严格控制裂缝时,应在混凝土面层顶面下20mm处配置钢筋直径为4mm~8mm、间距为100mm~200mm的双向钢筋网;或面层中加入钢纤维,其弯曲韧度比不应小于0.4,体积率不应小于0.15%。
6.0.3 底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缩缝应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图6.0.3(a)、(b)],其间距宜为3m~6m;
2 纵向缩缝采用企口缝时,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企口拆模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3 横向缩缝宜采用假缝[图6.0.3(c)],其间距宜为6m~12m;高温季节施工的地面假缝间距宜为6m。假缝的宽度宜为5mm~12mm;高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应填水泥砂浆或膨胀型砂浆;
4 当纵向缩缝为企口缝时,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6.0.6 大面积密集堆料的地面,其混凝土垫层的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应采用平头缝,间距宜为6m。当混凝土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建筑地面与主体结构四周宜设沉降缝。
6.0.7 设置防冻胀层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垫层时,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均应采用平头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m。
由此可见,建筑地面设计规范是建议地面分仓浇筑或留缝的,是要求切缝的,是允许钢筋混凝土带裂缝工作的。这些规范是基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纤维混凝土的固有的特性而设定的。但是按照这规范做出来的实例工程的地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几个月到一年内),那些裂缝和切缝必然出现破损,由此影响美观不说,更造成生产效率降低、车轮机具损坏,以及停工停产、重新翻修等巨大损失。这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智能化厂房车间、物流仓储、冷库堆场等工程对地坪大面积无缝,高水平度和平整度,以及重承载力等要求。特别是在当下工业厂房工程项目地质情况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更是要求地坪板能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损开裂甚至断板错台的情况。
当我们把预应力技术引入到工业建筑的地坪工程中,就突破了建筑规范的限定,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地坪各种缝的问题,同时大面积一体化施工,减少分仓施工缝,防止板端翘曲,提高平整度。预应力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对地坪板施加预应力使其产生预压应力,使混凝土板常态受压,因此抵消混凝土前期收缩和温度变形产生的拉应力,控制裂缝的产生,取消切割缝,加长伸缩缝的间距。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中提到的不宜设缝的情况:
3.3.3 有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地面不宜设变形缝,空气洁净度等级为N1~N5级的房间地面不应设变形缝。
3.6.14 防腐蚀地面不宜设变形缝。当必须设置缝隙时,应将其布置在地面最高处,且应贯通各构造层,构造应严密。变形缝下不得有排水沟穿越。变形缝应选用具有弹性、耐腐蚀的材料嵌填密实,变形缝内的伸缩片应采用塑料、橡胶、耐腐蚀金属等材料制作。
预应力整体地坪可做到单仓5600㎡整体无缝,满足了设计规范中功能性地面不宜设缝的要求,减少了缝的设置,也避免了后期因缝的设置引起的地坪破损。所以,对于大面积不宜设缝(如有洁净度等级要求、防腐蚀等类型地面)及重载地面,预应力整体地坪即是首选。
在美国混凝土协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地面板的设计》ACI360R-10中提到,后张预应力地坪有以下优势:
增大接缝的间距:只需要施工接缝,不需要收缩切缝;
减少由于拉应力引起的收缩和弯曲裂缝;
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更少的接缝需要去维护,以及由于预压混凝土而提高了其耐久性;
增强服务能力,用于接缝的维修或维护导致的设施停机时间最短;
通过减少接缝的数量和缝边的翘曲,更好地保持地板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减少地板厚度;
提高地坪承载能力;
具有过载恢复能力。
厦门玛仕特为您提供从底到面的PTSOG预应力整体地坪一体化咨询、设计、施工服务,量身定制适合您企业的PT-SOG预应力整体地坪,提升品质、减少机具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由源头上解决您的后顾之忧。